檔案不死——數位人文的活化與再應用
因應數位人文時代來臨,過往單純蒐錄檔案的資料庫、平台開始有了功能上的擴展,不論是提升搜尋功能,或者是藉由人物、GIS讓檔案產生不同的呈現方式,讓使用者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加以檢視、分析與應用。
「開放」的行進曲
在數位時代,「資料開放」已是大勢所趨。實踐語意網願景的重要方法之一——鏈結開放資料,如何提高資訊的散布與再利用性?「開放博物館」、「歷史地圖散步」系列、《CCC創作集》等如何在數位藏品的授權限制下,做到盡量「開放」及促進多面向的使用?
消逝建築數位再現
歷史建築,是閱讀一座城市不可或缺的紋理。數位科技當道,無論臺北或中東考古實作,皆運用擴增實境、3D列印或浮空投影等技術,甚或古蹟擬人導覽遊戲,重現歷經滄海桑田的歷史建築。
採集臺灣信仰的孵化器
擁有宗教信仰自由的臺灣,宗教符號與宮堂招牌在街邊隨處可見;然而,我們對這島嶼宗教信仰的認識,真如我們所認為的那般嗎?「宗教地景GIS」或許能告訴你一些答案。
數位人文平台風潮來襲
隨著數位人文學的蓬勃發展,純粹提供文本內容查詢的傳統資料庫逐漸不敷研究需求,結合電腦運算等分析功能的數位平台紛紛登場。中研院數位人文研究平台,能在此國際潮流中扮演何種角色?